第1035章 殿试
元祐三年四月乙卯(初三)。
集英殿。
赵煦端坐于御座上,身后帷幕中,两宫的身影分作两侧。
殿陛两侧,分列着两位宰相与诸位执政,以及本科的知贡举、户部侍郎章衡、权知贡举吏部侍郎王子韶、给事中范百禄。
而在殿上,七百余名新科进士,皆席地而坐,执笔垂首。
偌大的殿堂上,只有左相吕公著,代天念题之声:“朕肇膺骏命,涉道寡昧,惧无以奉承太母、母后之慈训而彰先帝休德,夙夜以思,乐得天下之忠言嘉谋,庶以济兹……”
四平八稳的殿试题。
几乎没有任何激进之语,或者改革之意。
有的只是一个求治心切的少年天子对人才的求取之心。
不知道的,还以为,当朝的天子,只想着和天下士大夫和光同尘,大家一起凑合着过日子呢。
但,所有士人,却都在听题之后,心绪澎湃,一个个都开始绞尽脑汁的思考,如何围绕着这题目,狠狠的拍当今天子的马屁,吹捧先帝变法的伟大智慧,以此赢得天子垂青,天恩加持。
好叫自己在这殿试上一鸣惊人,完成逆袭的伟业!
没办法!
这殿试上,从来比拼的都不是文章、学问。
而是谁更能领会圣意,谁更能挠到天子的痒痒处!
而且,前辈们的例子,也都证明了,假若有人没有挠到皇帝的痒痒处,甚至恶了皇帝。
那么文章再好、才学再高,怕也是拿不到好名次!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王安石了。
当年,王安石在殿试上,因为写了‘孺子其朋’这四个字。
直接就被从状元撸到了第四名。
最惨的,则是柳永柳三变。
因为他年轻的时候,过于气盛,竟写了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湛低唱!
但因为,他的词写的太好了。
于是,传唱天下,自然也传到了真庙耳中。
真庙于是大恶:好嘛!好嘛!
你想把功名,拿去换了喝酒听曲?
朕成全你!
于是,柳永一身才学,竟无处施展。
还好柳永活的久,熬死了真庙又熬死了章献明肃,熬到了仁庙亲政,这才终于释褐为官。
即使如此,却也只能沉沦选海。
哪怕三任六考,政绩斐然,还凑足了合尖的举荐状,也依旧不能改官。
最后还是靠的范文正公,主持庆历新政,才在范文正公的支持下,跳出选海。
但到这个时候,那个昔年的风流才子,也已经走到了人生暮年,好好的一个天下有数的才学之士,最后竟只是官终屯田员外郎而已。
与之相比,那些挠到了皇帝痒痒处的幸运儿,无不是从此青云直上,高歌猛进!
譬如蔡京、叶祖洽、张商英等。
有了这许多的反面与正面的例子,傻子才不阿谀奉承!
于是,一个个进士,在听完题目后,纷纷奋笔疾书,一篇又一篇,歌颂元祐政治,大吹特吹先帝的伟大功绩与当今天子承先帝德业如何如何神圣伟大的文章,纷纷粉墨出炉。
不过,这些人的努力,注定抛给了瞎子。
因为,这个时候的赵煦,已经无心殿试了。
他只是来走个过程,做个样子。
没办法!
今年科举,他赢的实在太多了。
既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意图,又确定了今后的取士标准,还狠狠的立了一把威。
尤其是,那个带头闹事的老贡生李常宁,回家后不过三天就郁郁而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