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

这么重要的地方,用再审慎的态度对待都不为过,怎么能因为一些个人意气而放任他动乱呢?

太荒谬!

太荒谬了!”

李显穆连说两个太荒谬,让皇帝、太子、汉王和赵王都看出他的不敢置信

赵王顿时不满道:“这岂不是危言耸听,哪里就……”

“赵王殿下!”

李显穆再也保持不住平静,怒喝道:“不要说万一,就算是百万分之一的概率,只要它有危险都不能用大明的社稷去赌

况且真的是危言耸听吗?

百姓活不下去,就一定会造反,就连先帝祖籍凤阳的百姓都会造反,山东的百姓难道会默默等死吗?

赵王说他们都是逆民,既然是逆民,那想必更难以忍受了!

如果朝廷平定不了…不,若朝廷拖两年时间,南方的粮食运不来京城,殿下知道会有多少人饿死吗?”

一字字一句句堵的朱高燧根本说不出话来,见李显穆终于停下,正要反击,又被李显穆打断,“况且,殿下虽继承不了大统,可日后总要就藩一国,王者和凡人是不同的,当有包容天下之心!

唐太宗李世民甚至就连敌人都能包容,现在赵王殿下竟然连一些当初身不由己的普通百姓都不能包容,竟然以市井小民的心态去赏罚,臣深以为耻!”

“你……”

朱高燧没想到李显穆竟然敢当着皇帝的面,指着他鼻子骂,正要发作,便被皇帝一道怒喝打断,“够了,还没丢够人吗?”

“父皇…是李显穆他狂悖…”

“什么李显穆!”

朱棣再次怒斥道:“那是你表弟的真心诚言,枉你虚长那么多年,真是活到狗肚子里去了,老子怎么就生了你们三个,加起来都不如一个显穆”

朱高炽和朱高煦顿时一愣,有些委屈,不知道这怒火怎么就蔓延到他们身上了

李显穆一听就知道朱棣把话听进去了,他虽然是在说赵王朱高燧,其实是说给朱棣的

王者要有包容天下臣民之心,你在山东搞高压统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将来老百姓是一定会起来反抗你的

“显穆,你说的朕会考虑,待上元节后你入趟宫,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今日时间不早了,你且先回府去吧,你母亲大概很是想你了”

李显穆行礼后便往殿外而去,重新裹上了厚厚的锦裘,天地间自然依旧一片雪白,凛冽刺面的寒风如同剌刀般割在脸上,生生刺痛

他回忆着殿中汉王和赵王的眼神,心中凛然,知道自己已然彻底得罪了二人

“汉王,此番我从江南归来,”

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既然如此,便要找机会将汉王一击必杀

……

“咚咚!”

李显穆重重用门环敲击着公主府紧闭的朱门

公主府门房从中探出头来,正要问找谁,下一瞬便见到小公子立在雪中,身后是宫中的马车,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揉了揉眼,嗷的惊叫了一声,门内传来一声怒骂,“瞎叫什么?”

另一人也探出头来,一看顿时也嗷了一声,“小…小公子!”

李显穆笑道:“快些开门,外间有些冷”

两人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连忙合力将大门推开,李显穆拢起身上厚厚的大氅,径直入了府中,两个门房也跟在身后,高声喊着,“小公子回来了!”

“小公子走慢了,积雪虽除,可脚下滑,莫要摔了”

虽然在北方没有天然的小桥流水,可临安公主喜欢江南之景,所以公主府也造了假景,如今落了满园的雪,亭台楼阁上俱是颤巍巍的,那些早已落尽了树叶的枝干上亦满是白雪,颇有几分意趣

唯有寒梅盛放,为枯寂的冬日增添了几分清香之色,点缀着府中生机

两个门房的大喊惊动了府中众人,两侧厢房中的丫鬟等人都纷纷探出头来望着

“真是小公子!真是小公子!”

“小公子回来了!”

“公主一定高兴坏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在俄国当文豪
我在俄国当文豪
简介:多年以后,当纳博科夫在美国讲授俄国文学的时候。他是如此这般操作的。他在黑漆漆的屋子里先是打开了墙角我在俄国当文豪推荐地址:2w0-196893
卡拉马佐夫
我的模拟长生路
我的模拟长生路
仙道何其难更何况这个被一场瘟疫彻底改变的修仙界!凡人身带疫病,仙人一旦接触,轻则修为下降,重则还道于天,于是仙凡永隔;仙法不可同修,整个修仙界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黑暗森林;……李凡穿越而来
愤怒的乌贼
大明世家五百年
大明世家五百年
洪武二十三年,汉人江山已然兴复,然神州陆沉百年,强汉之英姿,盛唐之风流,汴京光照寰宇的火树银花,皆已消失不见。 落后的草原与腐朽的理学联手绞杀了蓬勃的汉文明,新生的大明在历史局限性中,不得不走向保守,最终毁灭于鞑虏之手,再次沉于黑暗。 李祺穿越为韩国公李善长之子,目之所至,家族倾覆,血流盈野,公侯冢子,堕落无间,“我有一愿:家族昌盛,天下太平!”
花非花月夜
邪君君莫邪
邪君君莫邪
世间毁誉,世人冷眼,与我何干?我自淡然一笑;  以吾本性,快意恩仇,以吾本心,遨游世间,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代牛人穿越异界,看其如何踏上异世巅峰,成为一代邪君!
风凌天下
暖婚之许你无法无天
暖婚之许你无法无天
大家都说,苏昕嚣张跋扈,刁蛮任性,粗鄙不堪,其实,这都是假象,她的真实身份是——跻身全国十强房企的盛世地产幕后老板、日进斗金的郁金香会所的幕后老板,然而,这
林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