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明君

第135章 抽丝剥茧,猪卑狗险

第135章 抽丝剥茧,猪卑狗险

大明朝做官有三等重要。

第三等是为进士出身,学而优则仕,进士出身自然很重要,不过列于第三等,又是因为没那么重要。

譬如严世蕃,区区一个监生出身,却能做到六部侍郎。

亦或者如今的罗凤翔,只是举人出身,靠着杨博的路子,也能与一甲出身的探花郎陈栋,同为大理寺少卿。

所以这第二等重要,则是为党朋提携。

当然,仕途上有贵人提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一般人头上可没有严嵩、杨博这等关系,人家毕竟有自己的子侄女婿。

出身是努力不来的。

所以,还有所谓的第一等重要,能够靠自己。

那就是,名望!

大明朝虽然没有举孝廉举茂才的说法了,但如今名望的作用,却是有新的表现形式。

正因为王世贞在文坛极具名望,所以先帝才会给已经做了七年庶人的王世贞一个面子,赦免了他爹罪行。

同样地,陆树声屡屡辞官,清名越来越盛,如今才能占着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即便根本不来赴任,也没朝臣多说一句不是。

历史上其人还因“登第六十四年,其官两都不及一纪”,深为士论所重。

当然,也有正面的例子,那便是海瑞。

动辄得罪上官,谏言君父,几乎成了道德化身,在朝堂上无人能撄其锋芒。

这些人都是以不同方式,不同途径,或有意或无意地累积了不俗的名望,进而在官场获得了远超官位的影响力。

这些有名望之人,哪怕消寂一时,也总会有朝官记住,在推荐遗贤的时候,出现在皇帝的案台之上。

所以,这也是如今大多为求更进一步的官员,所努力的方向。

譬如,同样举办文会热爱结社的视阅侍郎汪道昆。

或者是“官可一日便弃,学不可一日不讲”的鸿胪寺卿屠羲英。

当然,这些太卷了,一般人玩不来。

所以,更普遍的方式,还是迎合同僚,拿皇帝和大臣刷声望。

王世贞当初讥讽严嵩,海瑞当年直言犯上,能获得声望,自然是有土壤在的。

廷杖削籍,声震天下,几乎是这个时代朝官配套的流水线。

能犯上的,才是真英雄好汉!

有小本事的,犯廷臣,什么谭纶、王国光、赵贞吉。

皇帝生病竟敢吃席,廷议上竟敢因肺病咳嗽,坐班不认真打瞌睡,先别管事多小,骂了再说。

有大本事的,犯内阁,什么严嵩、高拱、张居正。

贪污、揽权、专擅,也别管有没有这些事,风闻奏事!且不论专权是不是皇帝故意放的权,查漏补缺!

喷的就是你内阁!什么七大罪,十大罪,罗列出来就是名望。

而个种翘楚,本事顶天的,自然是犯皇帝。

那能说的事就多了。

世宗是个狠的,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直接给人打死,耳根子多少清净些。

先帝就不一样了,性子软。

所以,当初朝官为了吃穆宗皇帝一顿廷杖,骂得是极为难听,就差说一句你小子小心别死女人肚皮上。

路径依赖,一时半会是改不了的。

只要犯上之后能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与认可,那就永远有人不停地做这种事。

万历朝自然也免不了有人来试水。

今日跪在文华殿外的赵用贤、吴中行,就到了要为声望努力一把的时候了。

正因为朱翊钧很清楚其中的弯绕。

所以他并没有凭血脉之力驱使廷杖,反而很是贴心地给人添了件衣裳。

不仅如此,当朱翊钧出现在文华殿外的时候,他比殿外的人,入戏更快。

十余名庶吉士一字排开,赵用贤、吴中行领头在前,跪在文华殿阶下,俯首请奏。

终于听到皇帝出面,纷纷蠢蠢欲动,有鼓噪起来的架势。

朱翊钧拾级而下。

“陛下。”

“陛下。”

有悲愤,有哽咽,有真挚,纷纷行礼。

朱翊钧扫过一众庶吉士。

忍不住感慨,众正盈朝,众正盈朝啊!

赵用贤、吴中行这两人就不必说了,历史上可是拿自家坐师张居正刷声望的角色。

以学生的身份,直斥张居正违背伦理纲常——不守孝是违背伦理纲常,学生骂老师,自然是权变。

二人也被称为“批鳞敢谏之士”。

他方才在经筵上,也未尝不是在给张居正打预防针。

君父都不好用的,什么举主老师的身份,您老人家也别太看重,免得气坏了。

后面的黄洪宪也是老熟人了,不过养望的手段也比前二人经典多了。

去年彗星划过,这厮上了一本《慎交修以答天意疏》,让自己反思警悟,痛改前非。

虽然不知道自己那时候才十一岁,有什么前非,但反正是被这厮刷了好大一笔声望。

听说前阵子还把奏疏刊印出来,四处发行。

除了这位,还有跪在黄洪宪旁边的李盛春,也是英雄好汉。

如今虽然没什么苗头,但可惜没通过历史的考验。

历史上万历想收商税,时任保定巡抚的李盛春上奏,请皇帝不要与民争利。

后来被御史发现,这厮自己在设卡拦截,在地方上偷偷收商税。

这些人如今跪在文华殿外,朱翊钧越看越是喜感。

恐怕是一拍即合,跑来刷声望了。

朱翊钧大致扫了一眼,目不斜视,由衷感慨道:“刚直好义,凡事关君国,持议必依于正。意所不可,虽贵显,力诤无所避。”

“这才是我朝进士当有的风骨啊。”

众人连道不敢。

申时行看了皇帝一眼,不会由着给自己弹劾了吧?

朱翊钧说完这句话,又伸出双手,一左一右,亲自将赵用贤、吴中行扶起。

“赵卿、吴卿,快起来罢,熊敦朴的事,朕稍后定会给他一个公道。”

“二卿犯颜直谏,铮铮铁骨,朕心甚慰。”

“明日来西苑,授中书舍人。”

这话一出口,众人纷纷露出喜色,赵吴二人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振奋。

这个结果也不错,直言犯上,君上虚心受教,也能刷到声望。

而且,如今的中书舍人跟之前可不一样了。

之前都是监生、恩荫官、举人来担任,做做枯燥的文书工作,地位不高,完全不符合进士出身的身份。

但自从今上搬去西苑,以中书舍人值万寿宫、文华殿,地位就大不相同!

不论其余,单单是“视同翰林院进修”的待遇,立马就让中书舍人水涨船高。

能侍奉皇帝左右,掌握一定的权柄,还不会耽搁翰林院堪磨资历,哪里去找这么好的事?

而且升擢速度明显加快。

一甲第三的邓以赞,值了一年后,已经升兼左春坊左中允了。

三甲一百零五名的郑宗学,如今则是授兼了翰林院检讨。

中书舍人一职,莫名其妙地水涨船高了起来。

如今竟然授到自己头上!

赌对了啊!

赵、吴二人喜上眉梢,连忙谢恩,正要说些什么。

只见皇帝已经放开了自己,又走向李盛春、黄洪宪。

走到李、黄二人的跟前时,朱翊钧方才还笑着的脸色,突然拉了下来,极其难看。

“赵卿与吴卿等翰林编修,一片赤诚忠心,上奏无门,朕还能心领神会。”

“你李盛春、黄洪宪,分别官授吏、刑二科给事中,竟然也在此伏阙!”

“怎么,是通政司关门了,奏疏递不上来?”

进士之中的年轻者,一般二三十岁的,精选为庶吉士。

而后在翰林院学习两到三年。

表现最好的,留在翰林院继续堪磨,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

表现略好的,则为给事中、御史。

特别一般的庶吉士,才会外放为州县官。

所以李盛春、黄洪宪作为给事中,与吴、赵二人,是不一样的。

不过,这话实在太重,当面直呼名讳跟骂人没区别。

皇帝方才还对赵吴二人以礼相待,授了中书舍人,这时候突然就翻了脸。

李盛春、黄洪宪受此区别对待,当场就懵了。

黄洪宪下意识辩解道:“陛下明鉴!臣此前的奏疏,两宫无视,内阁驳回,臣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万历明君
万历明君
公元1572年,距离明朝灭亡、山河沦丧还有72年。
鹤招
庶女狂后
庶女狂后
现代跨国公司总栽被害致死,重生为丞相府里不得宠的庶女。父亲寡淡无情,嫡母佛口蛇心,嫡姐虚伪狠毒,姨娘阴险狡诈,却不知此冰烟早已非彼冰烟!她至信之言,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敢害我一次,我十倍奉还!三年后她复仇而归,定要搅的丞相府天翻地覆,永无宁日!父亲无情略施小计,让你脸面全无!嫡母嫡姐多次暗害,她见招拆招,让你们有苦难言!渣男利益薰心想占她便宜,呸,从精神到身体折磨你,看你还敢害人!此时她却
火炎儿
千夫斩
千夫斩
历史从来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真的么?虽然是意外,但是梁鹏飞的的确确从21世纪回到清朝,既然连老天爷都给我这么一个机会!难道我还要装傻不成?千万人,也挡不住老子这个匹夫横刀斩断满清的江山社稷!!!从海外开始发展,一点点势力的积攒,一步步计划安排,梁鹏飞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个世界为之震惊的..看看现代军火推销员穿越回清末,祸乱清廷,祸害天下!总之……这部书很YD很热血,嗯,造反是肯定的,大伙慢慢看就知道
晴了
蜀汉之庄稼汉
蜀汉之庄稼汉
这里讲的是一个平凡的苦逼在乱世三国里苦苦挣扎,努力种田的故事。
甲青
三国之巅峰召唤
三国之巅峰召唤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战国再起。穿越成秦始皇的后裔,家族唯一目标就是造反复国,对此秦昊表示:有挑战,够刺激,我喜欢!且看主角持巅峰召唤系统,召唤文武群英,纵横万里江山。项羽单挑吕布赵云,李元霸vs五虎上将,李存孝独斗东吴十二虎臣……请记住,这不是三国,而是新战国,华夏史上最混乱,最辉煌,同样也是最精彩大
流香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