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明君

第25章 和衷共济,求同存异

高拱疑惑转过头,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失笑道:“子象不是颇得皇太子孺慕吗?子象不妨与皇太子陈说利弊,叫皇太子给两宫吹吹风,这内帑,也毕竟只是两宫替人看管的。”

说罢,他有些无奈地看着高仪。

方才高仪一说这钱内帑出,他立刻便知道,这是谁的主意。

昨日高仪被邀参食分膳之事,张居正自然听入耳中了。

就是不知那位“圣君”又用了什么言语,来诓骗这位阁僚。

好在没有什么乱政之语,否则,他说不得还得早开经筵,好好约束一番了。

以目前观之,这位皇子,倒是有点仁心,想事也有几分见地,就是机心过重,不守义理,还需好生教导才行。

他难得对那位机心小儿,改善了些态度——愿意从内帑掏钱的皇帝,可真是独一份。

张居正默默按下了准备拔除张宏,早开经筵的想法,决定再观望一下。

高仪却忍不住惊讶地看了一眼张居正。

自己得皇太子孺慕这事,竟然在臣僚们之间都传开了,看来假以时日,未必不是一段君臣佳话。

高仪小小得意了一番。

得了助攻,平添了两分信心,他自信看着高拱:“元辅,左揆说的没错,这内帑终归是皇太子的。”

“昨日日讲,已经探过皇太子的口风了,我有把握说服殿下,元辅不如让我试试。”

见高仪自信满满地样子,高拱只当他是自作多情了,有几个皇帝不往户部掏钱的,至于出钱的,更是见都没见过。

不过……这倒给了高拱一个灵感。

李氏不是怕伤圣德吗?那就出钱好了!

要是不出钱也不让人做事,那这败坏天下的罪名,难道就不伤圣德?

他倒要看看,李氏怕贪官骂的厉害,难道就不怕清流伏阙。

人都是喜欢折中的,想必李氏也不会例外吧——直接同意考成法为难,等内阁让李氏出钱来推行考成法,前者就显得没那么为难了。

想到这一点,高拱态度一转,认下了高仪的提议,开口道:“子象既然都这样说了,那便试一试吧。”

“先议个条子,到时候看看两宫的反应再说,总不能咱们相忍为国,他们一毛不拔吧?”

俨然是过了他这关。

高仪见高拱松口,也是点了点头。

而后想起另一桩事,转头对张居正道:“左揆方才说‘试点’一事,有待商榷,指的是?”

他还真没想到在这里还有疑难。

毕竟这事怎么看,都很是可行,甚至是极好的法子,明眼人应该都会认可才对,怎么在张居正这里还有异议。

张居正并未直接答话。

而是伸出一双布满皱纹,有些干涩的手掌,在高仪的目光中来回翻转。

他缓缓开口:“子象今年55了吧?”

高仪不明就里,疑惑地点了点头。

张居正又看向高拱:“我记得元辅快60了?”

高拱嗯了一声:“还有六个月。”

张居正叹了口气:“我也快50了。”

“近日里,闲暇时读到韩昌黎的《祭十二郎文》,不由感慨万千。”

他转为吟诵:“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一句吟罢,才用目光与两位阁僚来回对视。

“近来白发增多,心悸不安,夜里多是只能睡两个时辰不到。”

“你我之辈……还能剩多少时日?”

二高齐齐动容。

这世道,六十都算高寿,像严嵩那般能活的,才是少数。

三人年岁都不小了,身体早就有所预兆。

按照如今精力下滑的速度,还能处理个六七年政务都难能可贵了。

高拱立马明白了张居正的意思:“你是说……”

张居正点了点头:“太慢了,一府试点,一省试点,到了全天下,更不知要多久。”

“更何况,澄清吏治,不过是千里行之始罢了,考成法,不过是铺路的,新政,还有很多事需要我等去做。”

“我就怕……中道毁废,人亡政息啊。”

他这话说得毫不避讳。

什么绩效,什么试点,听起来新奇罢了,真以为没人想到过?

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在是时不我待啊。

没那个必要!等李贵妃做了太后,高拱致仕,他张居正一把抓住大权后,他有信心能压住反弹。

他自信能在归政之后,留下一个不倒的新政骨架,届时,再让人缓缓图之去吧。

可若是现在就耽误了时日,往后才当真来不及了。

高仪觉得澄清吏治就是终点,高拱认为众正盈朝就能再造大明,殊不知,在他看来,还远远不够!

他要清查土地!

他要改良税法!

他要平息边事!

考成法?不过是做事之前扫除害虫罢了,只是第一步,他怎么愿意浪费太多岁月。

要知道,当年太祖清丈土地,都用了十余年!

他张居正,又还有几个十余年?

如今掰着日子数的年纪,更要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高仪看着张居正的神色,明白了这位阁僚的意思。

他从未想过这一层,只因他觉得,一代有一代的职责。

人力有时尽,天下事,哪能凭自己做完。

更何况,高仪现在认为,后继有人。

他缓缓开口道:“左揆,要相信后人的担当。”

以高仪对皇太子的表现来看,他愿意相信自家弟子是有心治国的,新政自然能托付给他。

不过这话,是师生默契,不足为外人道也。

张居正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这位阁僚,对皇太子信任到了这个地步了?

难道忘了世宗与先帝是什么模样?

这是灌了什么迷魂汤。

他没有改口:“我等总要先尽力而为。”

张居正明白这样激烈行事,后患无穷,自己要么晚年不详,要么死后开棺戮尸。

他都不在乎,人死如灯灭,能作为的时候,正要尽力而为。

但,今日的高仪也不同往日。

他格外地坚持:“若是丝毫不让,两宫担忧圣德,未必会点头。”

“届时相持不下,反而更是蹉跎时间。”

“这也是权宜变通。”

“左揆,慎思。”

高仪怎么忍心让自家弟子初次参预国事的一腔热心,付诸东流呢?

他不觉得有多么紧迫,事情做不完,他愿意全数交到新君手里。

张居正似乎早有定计,在高仪开口后,立刻毫不犹豫道:“再加上南直隶十八府、加上福建布政司,如何?”

先易后难。

无论是清丈田亩,还是税法改制,有南直隶率先考成,就不那么影响后续推进了,这也算他一定程度的退让。

高仪陷入了迟疑。

陡然从一府之地,扩了一京一省,这与他跟皇太子的默契有所出入。

这下轮到张居正劝高仪了:“子象,我等也需为新君,尽量扫清前路才是。”

这话倒是挠到高仪痒处,一京一省,确实也在内阁能力范围之内。

想了想,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高拱见大略上没了分歧,终于拍板道:“廷议吧。”

“我先跟晋党和台谏通个气。”

“叔大,你去问问楚党还有没有别的说法。”

“清流那边,子象倒是不用怎么使力,让他们全力支持考成法就好。”

“先这样吧,过会儿咱们到廷上议一议,这事咱们定下来也不作数,还得六部各位臣僚点头,两宫应允才行。”

——

ps:大家五一快乐!顺便,有没有免费月票吃吃呀?

注1:户部尚书张守直言:“……臣尝考天下钱谷之数,计一岁所入二百三十万有奇,……。隆庆二年,用四百四十余万;三年,则三百七十九万,此其最少者;而出已倍于入矣。”

注2:明朝各品级月俸数据来源: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96页。

注3:关于米价折银1:0.6,来源为:陈广桂著:《中国财政供养率问题的初步研究》,刊载于《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7月。

()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万历明君
万历明君
公元1572年,距离明朝灭亡、山河沦丧还有72年。
鹤招
庶女狂后
庶女狂后
现代跨国公司总栽被害致死,重生为丞相府里不得宠的庶女。父亲寡淡无情,嫡母佛口蛇心,嫡姐虚伪狠毒,姨娘阴险狡诈,却不知此冰烟早已非彼冰烟!她至信之言,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敢害我一次,我十倍奉还!三年后她复仇而归,定要搅的丞相府天翻地覆,永无宁日!父亲无情略施小计,让你脸面全无!嫡母嫡姐多次暗害,她见招拆招,让你们有苦难言!渣男利益薰心想占她便宜,呸,从精神到身体折磨你,看你还敢害人!此时她却
火炎儿
千夫斩
千夫斩
历史从来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真的么?虽然是意外,但是梁鹏飞的的确确从21世纪回到清朝,既然连老天爷都给我这么一个机会!难道我还要装傻不成?千万人,也挡不住老子这个匹夫横刀斩断满清的江山社稷!!!从海外开始发展,一点点势力的积攒,一步步计划安排,梁鹏飞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个世界为之震惊的..看看现代军火推销员穿越回清末,祸乱清廷,祸害天下!总之……这部书很YD很热血,嗯,造反是肯定的,大伙慢慢看就知道
晴了
蜀汉之庄稼汉
蜀汉之庄稼汉
这里讲的是一个平凡的苦逼在乱世三国里苦苦挣扎,努力种田的故事。
甲青
三国之巅峰召唤
三国之巅峰召唤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战国再起。穿越成秦始皇的后裔,家族唯一目标就是造反复国,对此秦昊表示:有挑战,够刺激,我喜欢!且看主角持巅峰召唤系统,召唤文武群英,纵横万里江山。项羽单挑吕布赵云,李元霸vs五虎上将,李存孝独斗东吴十二虎臣……请记住,这不是三国,而是新战国,华夏史上最混乱,最辉煌,同样也是最精彩大
流香千古